象草(學名: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.)是禾本科、黍族多年生叢生大型草本植物,常具地下莖。稈直立,高可達4米,葉鞘光滑或具疣毛;葉舌短小,葉片線形,扁平,質較硬,上面疏生刺毛,下面無毛,邊緣粗糙。圓錐花序;主軸密生長柔毛,剛毛金黃色、淡褐色或紫色,生長柔毛而呈羽毛狀;小穗披針形,近無柄,脈不明顯;花藥頂端具毫毛;花柱基部聯合。葉片筒狀、壁厚 。8-10月花果期。
原產非洲。引種栽培至印度、緬甸、大洋洲及美洲。中國江西、四川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已引種栽培成功。
象草為優良飼料,變異性較大
生長環境
象草生態適應性很強。一般可耐37.9℃的高溫和忍受冬季1-2℃、相對濕度20%-25%的寒冷干燥氣候條件,沒有死亡現象。
象草在沙土和粘土中均能生長,且抗土壤酸性能力強,在pH值4-5的紅壤土中種植,均比蘇丹草、危地馬拉磨擦禾、堅尼草、高粱、玉米、甘蔗等飼料作物的適應性強
分布范圍
原產非洲。引種栽培至印度、緬甸、大洋洲及美洲。中國江西、四川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已引種栽培成功